从“绿色发展”到“美丽鄂州”

日期:2023-09-20

  40年,鄂州建市史与环境保护被列为基本国策的时间一样长。

  回望历史:一边是工业化、城镇化大步前进,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群众生活日新月异;一边是付出的环境代价沉重,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

  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美丽鄂州建设?40年来,鄂州艰辛探索。

  污染防治,攻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杨叶镇三峡村,长江流经鄂州的最后一村。这里水深港阔,曾有31家码头挤在短短5.5公里长江岸线上。

  “拉矿的货车日夜不休,矿尘一多,花草都养不活。”三峡村民印象中,每天有成百上千吨矿石、砂土从这里进出。

  2018年,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心病”得以祛除——28家非法码头依法取缔,一家码头关场转行,剩下两家码头抱团实施规范提升,砂不落地,尘不上扬,货到即走。

  如今,行进在三峡村江段,过去高耸的砂山杳无踪影,成片的意杨、水杉,形成一道绿色屏障。

  溯江而上,位于长江干线樊口段的江滩公园绿意葱葱,生机勃勃,为市民喻为鄂州的“橘子洲头”。

  历史上,樊口江段聚集着众多中小企业和砂石码头,内河水系周边还有不少废弃工厂,当地生态环境一度恶化。

  5年前,由中国一冶承建的我省长江大保护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樊口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沿江中小企业、砂码头或迁建或取缔,让路长江大保护。

  上月,该项目堤外部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正式进入试运营期。积5年之功,昔日饱经水患、生态环境恶劣的樊口江滩焕然一新,重现“百里樊川、玉带萦回”的美景。

  要蓝天、要碧水、要净土,这是一组自带“美颜”效果的数据——

  拆除沿江各类码头108个、泊位131个,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368家,全面整治入江排污口508个,长江干流鄂州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

  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7座,集镇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

  加强污染地块动态监管,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1%以上;

  全面推进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城区道路、工地扬尘,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生态修复,还山之葱茏水之澄澈 

  鸟鸣山幽,鲜氧漫溢,走进岳石洪村,山居慢生活的样子俯首皆是。

  然而,秀美风光的背后,是一部近20年的生态修复史。

  岳石洪村位于鄂城区汀祖镇、东方山东麓,矿产资源丰富。上世纪70年代,铁矿开采在该村兴起。数十年挖矿,当地村民鼓起了腰包,同时也收到了大自然开出的“罚单”:山体千疮百孔,生态恶化。

  进入新世纪,岳石洪村开始植绿复垦,偿还生态债。20年过去,岳石洪村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1.2%,昔日矿山重披“绿装”。

  岳石洪村的实践,是鄂州大力实施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生态修复矿山11处,一批曾经沟壑纵横、满目疮痍的山体抚平“旧伤疤”,迎来新生。

  万水归流,汇江入海。鄂州是百湖之市,谈生态保护,绕不开治水。

  梁子湖区沼山镇东井大圩两侧,茂密的芦苇丛中,青头潜鸭觅食嬉戏,自在又惬意。

  鄂州市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去冬今春监测显示,来梁子湖越冬的青头潜鸭数量达150余只,其中东井大圩两侧约有110只。

  青头潜鸭是全球极度濒危物种,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全球数量不足2000只。东井大圩能成为它们重要的繁殖栖息地,得益于梁子湖鄂州水域环境的改善。

  进入本世纪,受拦河筑坝、污水直排、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梁子湖水质一度恶化,野生鱼类逐年减少。

  2014年,鄂州实施涂镇湖大堤爆破拆除工程,全面吹响大梁子湖水系破堤还湖、退垸还湖、退田还湖的号角。随后,环梁子湖区域关停36家企业,陆续退垸还湖6万多亩,退养1.4万亩珍珠。

  系列举措,让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消失多年的银针鱼、鳑鲏鱼等重新现身。2021年,梁子湖区荣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45个湖泊退垸还湖,恢复湖泊面积65.87平方公里。

  绿色转型,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瞄准监控屏,手指轻点按钮,一根红彤彤的钢坯就从加热炉吐出,不久之后,贴好品牌标签的成品材即可交付客户。”中国宝武鄂城钢铁有限公司高线热轧车间操作工叶勇飞体验了一把智慧炼钢后,感觉“有点爽”。

  鄂钢高线是一条投产运行20多年的功勋产线。为响应国家智能制造强企战略,推动建设精益数智化工厂,鄂钢今年元月开始进行高线热机轧制改造,建成鄂钢第一条智慧产线——智慧轧材。

  2018年起,鄂钢积极推进绿色智慧型城市钢厂建设。今年初,该公司被认定为全省首家全流程超低排A级企业。

  “超低排创A的成功标志着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进入新阶段。”鄂钢能源环保部部长李云介绍,去年该厂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达标率均为100%,颗粒物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8年分别下降了62.2%、64.5%、57.5%。

  近年,全市大力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推进鄂州电厂三期等31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手“改旧”,一手“引新”。鄂州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由2018年的14.5%提高至2022年的20%。

  依托花湖机场这一重大引擎,全市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临空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1015亿元。其中,新科宇航MRO、度边电子、中关村智酷、明理医疗、中康众盛、弗我电子、英佛曼等一批高附加值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鄂州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十四五”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下降9.77%、9.8%。

  制度供给,探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需求。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子湖水生态治理的进程,进退之变一目了然——

  退,干净利落:全面退出一般工业,全域禁捕,全面退垸还湖。

  进,毫不迟疑:沿湖栽植水源涵养林带,环梁子湖镇村垃圾全收集、污水全处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有进有退,进退之间,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被摈弃,是“生态优先”渐入人心。

  理念变化背后,有来自制度重构的支撑。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8项重要制度。

  次年3月,鄂州被确定为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城市。接到任务的当晚,市委市政府即召开会议,将该项试点作为当年的“1号改革工程”。

  以此为起点,鄂州探索打通 “两山”转化通道——

  在全域范围内编制完成土地、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负债表,编制层级从市级延伸至区、乡镇、村级,给生态资源打上“价格标签”;

  开展区与区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建立形成“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正向激励机制;

  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把自然资源资产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范围,将之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硬性约束,正向激励,绿色“指挥棒”指向精准,生态审计、生态补偿、生态融资等改革创新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2018年,鄂州生态价值工程改革案例成功入围改革开放40周年40个优秀改革案例。两年后,“生态价值核算和生态补偿”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写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成为全国推荐首批11个经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之一。

  现在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田园更美了,绿色正在成为“美丽鄂州”的鲜亮底色。

  站点地图网站标识码:4207000018 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209号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书编号42071499007-00001
主办单位:鄂州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人:陈静 联系电话:(027)60281828 地址:鄂州市文苑路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