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011217651/2023-02438 发文字号: 发文日期: 2023年01月05日
发文单位: 鄂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05日 效力状态: 有效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鄂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陈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攻坚克难、成效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好于预期,“两区一枢纽”建设迈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答卷。
  ——经济运行逆势攀升。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5.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2.2%;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9%。
  ——空港枢纽蓄势腾飞。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建成投运,开通7条客运航线9个航点、2条全货运航线,“轴辐式”航空网络初步成型。花湖机场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名单。数字孪生机场建设入选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年度典型应用案例。
  ——区域协同顺势提速。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纳入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布局,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武黄高速公路停止收费。鄂黄长江公路大桥9座以下客车及公交车辆免费通行。与武汉15条连接路贯通12条,武汉新城至花湖机场一级公路(鄂州段)动工。与黄石5条连接路、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41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圈内跨市通办”。
  ——发展后劲强势赋能。24个工业行业大类产值正增长,其中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培育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个。临空产业加速集聚,签约临空产业类项目90余个,签约金额超800亿元。科学精准划定“三区三线”,预留15.32万亩空间。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过去一年,全市上下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拼命奔跑、加快追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强支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工业稳,运行质效持续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1970亿元,增长15.7%。制造业领域7个细分行业税收增长4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新增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
  投资稳,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208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9.1亿元,优炜芯科技、杜肯新材料等189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25个项目纳入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基金项目名单,获批资金27.96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9.52亿元。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30个,投资总额1300亿元。中部能谷、中康众盛等产业项目落户。成功举办“鄂州武昌鱼文化节暨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在消博会、进博会、厦洽会上频频亮相。
  市场主体稳,助企纾困精准有力。顶格落实中央、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出台164条配套措施,新增市场主体2.66万户。税费退减缓31.6亿元。助力1795户小微企业获得纳税信用贷款19.77亿元。实施“金融辅导员”制度,解决278家企业融资需求379.9亿元。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下降0.65个百分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14.5亿元。
  (二)全力以赴兴产业、强集群,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超160%,占全市工业比重提升至15.5%。三安光电、芯映光电、瑞华光电累计完成投资92.5亿元,葛店经开区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容百锂电年产值突破220亿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1,携手虹润高科、南都新能源、万度光能、凯矜新材料,打造50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华工法利莱、科贝科技、逸飞激光等企业抱团扎堆,激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初成。
  唯森制药、康源药业等企业集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20亿元。
  数字经济势头强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四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40个,营业额超200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40亿元,华中数据产业园、悦科(湖北)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建成5G基站2010个,实现城区和乡镇室外连续覆盖。工业大脑成功上线,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标识量达1亿个。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示范项目、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各1个。
  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3家、限上商贸企业超100家,葛店中部电商示范基地入选全国10家国家电商示范基地综合评价成绩突出单位,省内唯一。唯品会、创府物流电商直播产业园分获省级电商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吾悦广场建成开业,三日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发放3轮7批“惠购湖北”鄂州分会场消费券,拉动消费7793.76万元。争取中央财政保障性租赁住房补助资金2699万元,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消费。
  (三)全力以赴激活力、强动力,创新高地加快成型
  创新策源功能提升。高标准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20个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滨江科技新区启动建设,“两带两组团”创新空间初现雏形。加速创新平台培育,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3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3家。葛店光谷联合科技城入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华中数控、真福药业等5家中试基地加快建设。中科院沼山科学观测设施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
  创新主体活力迸发。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61家,数量翻番,高新技术企业达225家,增长39.8%。新增“新物种”企业8家,累计达23家。支持企业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38个,获资金1869万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居全省第3。注册商标量超2000件,增长率居全省第1。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深化“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模式,迪洁膜、木之君、深紫科技等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登记技术合同1200项,合同成交金额突破45亿元。发布“揭榜制”科技项目12项,2项入选省级项目。举办光谷科创大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投融资路演、人工智能专场对接等活动7场。“新鄂州人”系列新政再升级,倾力营造“近悦远来”生态。
  (四)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改革开放阔步向前
  营商环境显著改善。政企恳谈会制度获湖北日报头版点赞。14个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在全省先行试点。“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水电气联动报装”等改革经验全省推广。40个主题事项实现“一事联办”,312个事项实现“省内通办”。积极探索“无人自助终端办理”新模式,“7×24小时”自助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承担国家级试点项目2项、省级试点项目4项、省改革要点项目28项。在全省率先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49项任务,市城控集团、市昌达集团挂牌成立。市属出资企业资产总额超490亿元,增长33.3%。深化教育改革,成立鄂州高中教育集团,整合全市教育后勤服务资源。推行市直机关大物业管理模式改革。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花湖机场航空口岸临时开放获国家口岸办批复同意。花湖机场国际机组人员通道建成。三江港一类水运口岸通过省级验收。综保区开工建设。临空经济区“一区四园”纳入湖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160家外贸企业完成海关注册,增长42.6%。加快外资引进,日邮物流、新科宇航MRO等外资项目相继落户。国际航空货运项目获亚投行贷款4亿美元。
  (五)全力以赴优格局、强融合,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能级活力跃升。加快实施城市功能补短板项目,市文化中心、市非遗馆改扩建稳步推进。市会展中心、市公共卫生临床服务中心、城南安置小区、英山安置小区即将建成。临空经济区“五横六纵”路网基本成型,星级酒店主体封顶。马鞍山路、吴都大道、桥东路完成改造,机场高速一期、S203鄂州段建成通车,武阳高速鄂州段主体工程贯通,新港高速鄂州段动工。接棒第四届省园博会。
  城市管理精细高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深入推进。主城区老旧小区、“金十字”片区加快改造。城市排渍、供水安全、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完成洋澜湖栈道改造,景观照明焕新升级。新建“口袋公园”8个,新增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6.7%。实施充电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新增汽车充电桩449套。建成8处智慧停车场,新建、改造停车位3028个。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抗击百年罕见特大干旱,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实施5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家、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9家,富农食品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303个行政村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梁子湖螃蟹区域公用品牌启用。葛店镇、庙岭镇、华容镇再度入选“全国千强镇”,葛店镇居全国第67、全省第1。蒲团乡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杜山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2.3亿元,建设项目232个。沼山镇沼山村乡村产业入选央视《脱贫之后再出发》乡村振兴案例。成立市乡村振兴学院。
  (六)全力以赴抓保护、强修复,生态屏障不断筑牢
  流域治理高效推进。划定梁子湖、洋澜湖等4个三级流域单元,形成以11项管控指标为核心的底线清单。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提前三年完成省定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退垸还湖0.97万亩,“一口一策”整治437个入河排污口。会同黄石市、咸宁市开展跨界流域生态保护联防联控检查,实施高桥河跨市断面生态补偿。华中首座国内领先的梁子湖生态文明馆建成投用。通过省级森林城市验收,林木覆盖率达17.2%。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协同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长江干流鄂州段水质保持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多年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情况评估居全省第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9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鄂东煤产品交易国际贸易中心(湖北)有限公司挂牌。鄂钢80兆瓦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鸿泰钢铁冶炼装备升级改造,球团厂加快绿色升级。鄂城区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成1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
  (七)全力以赴惠民生、强保障,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81万人,完成率达140%,城镇登记失业率2.75%,低于目标控制数。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实现“两连升”,待遇水平居全省第2。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发放救助金2.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万余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39套,全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主城区3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超额完成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近3万个。
  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0所,新增公办园学位3000个,“全省万个公办园实事项目”绩效居全省前列。完成38所学校改薄提升工程,武昌学校城南校区小学部、石山中学新教学楼等建成投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200个,为新市民子女就近入学创造良好环境。新二中交付使用。健康鄂州建设取得新成效,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抓好省级重点专科和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快速果断处置多轮散发疫情,因时因势调整优化措施。
  文旅事业发展成绩斐然。西山风景区、梁子岛生态旅游区、杏福园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一年创成3家,全省唯一。梁子湖区入选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沼山镇荣获首批“湖北省非遗特色村镇街区”称号。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次。在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锦标赛上分获12金、9金。弘扬红色文化,市烈士纪念园建成。
  平安鄂州建设再创佳绩。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入开展“雷火2022”专项行动,建成7个街面警务综合服务站,刑事发案率下降28.9%,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实施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梁子湖区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段店镇百席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东沟镇茅圻村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凤凰街道司徒社区公益集市、菜园头社区邻里缔造坊入选全省“双十佳”优秀社区治理案例。稳妥处置金融、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
  (八)全力以赴提效能、强法治,自身建设从严从实
  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全面落实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办理人大议案3件、人大代表建议153件,办理政协建议案3件、提案184件,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政府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政府规章制定2部、修改3部、修订1部、废止1部。开展行政执法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压减一般性、非必要性支出5.48亿元。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帮助群众和市场主体解决问题1.73万个。全面实施“三问三治三提升”行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市机关事务中心荣获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全国地市级门户网站十五强。
  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社会科学、科协、侨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法学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编制、保密、民族宗教、审计、统计、人防、消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档案、住房公积金、检验检测、供销、邮政、气象、通信、保险等工作都取得新突破。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一年,全市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闯过一道道难关,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点点星火,汇聚成炬,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个高速发展、功能完备、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正加速向我们走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苦拼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百万鄂州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鄂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鄂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一难两难多难”的复杂局面和“既要又要还要”的艰巨任务,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实落细。必须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发力点,以“点上突破”带动“满盘皆活”。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必须始终坚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
  各位代表,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质效有待提升;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实力弱;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促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消费恢复较慢,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生态环境仍需持续改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有待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创新不够、作风不实。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举措予以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鄂州十周年、鄂州建市四十周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坚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信心,在新征程上赢得从“今天”到“明天”新跨越的伟大荣光,迎接更加壮阔的光明前程。
  做好今年工作,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抓好三个统筹。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分区分类建立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因地制宜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国土空间布局的有序促进发展的有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科教人才优势,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用我们的好去吸引别人的好,加大推进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六个统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省委赋予鄂州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两区一枢纽”,努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荆楚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的结果;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达到3.8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经济增长7%,这是一个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目标,是符合鄂州发展实际、社会预期、切实可行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责与能的有机统一、时与势的精准研判、危与机的辩证把握、稳与进的综合考量。
  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字当头,巩固经济增长新态势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打好稳增长“组合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更大力度推动项目建设。抢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机遇,谋划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工程。开展“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年”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22个,年度计划投资774亿元以上。加快三安光电二期、明理健康产业园、220千伏官塘输变电工程等建设,推进鄂州电厂四期、新科宇航MRO等开工。出台重大投资项目落地标准化流程,成立土地、金融、审批服务等工作专班,确保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积极争取新一轮专项债和政策性基金,全省占比不低于2%。
  更大力度加强招商引资。绘制好产业发展“全景图”、招商引资“索引图”、重点产业“补链图”、目标企业“作战图”,举办、参加重点招商活动12场以上。紧盯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态势,强化精准招商,全力引进龙头型、总部型、基地型项目,快速落地“小而优”“小而美”“小而强”科技项目,确保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0个,签约金额1500亿元以上。加强境外招商,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
  更大力度促进消费回升。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0家以上。支持直播带货、仓储超市、社区团购等新模式,扩大新能源汽车、智慧家电、绿色建材等新增长点。创新消费场景,实施“金十字”片区“商街新生”工程,加快华润城市综合体、未来荟商业综合体、居然之家商业综合体等建设,推动武汉东、火车站等商圈升级。
  经济稳则人心稳,内需进则全局进。我们要锚定目标、加压奋进,以鄂州之进服务全省之进!
  (二)坚持固本强基,塑造产业强市新优势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推动传统工业城市向制造名城华丽蜕变,力争培育1—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健全“链长+链主+链创”三链机制,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持续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滚动实施100个工业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2%,推动华中数控智能装备、铠尔慷汽车零部件、泽生康智能穿戴等技改项目投产。推进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支持工业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努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聚焦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建立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快光谷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水平运营“工业大脑”,打造中部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力争标识注册量突破2亿个,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鼓励小区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楼宇、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打造良好数字生态。
  聚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实施服务业主体倍增工程,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流量经济、楼宇经济,重点培育会展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设计研发、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5%。打造高效低成本物流网络,加快昊锋仓储、超凡港通等项目建设。支持中关村智酷·中化学(鄂州)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葛店双创之星产业园等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依托鄂州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推广科技增粮措施,持续开展撂荒地整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万亩以上。支持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州特色种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杂交水稻育种基地建设,培育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做足接二连三文章,实施农业品牌培育行动,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形成买湖北卖全球的农产品集散地。做优“梁子湖”“武昌鱼”等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水产品、肉食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配送,加快布局中央厨房、标准化预制菜等业态。
  鄂州靠产业立市,也必将靠产业迎接未来。我们要坚持工业兴市、产业强市,奋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坚持立体高效,构筑内畅外联新枢纽
  把花湖机场作为畅通国际循环的重要节点,积极探索建设“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加密开通航线网络。加快实现花湖机场双跑道运行,开通国内客运航线10条、货运航线40条、国际货运航线4条。顺丰货运航线完成转场,加快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建成机场数据智能仓库、大数据平台,开展无人驾驶车辆试点应用。深化与客运航司合作,扩大飞机腹舱带货规模,持续拓宽航空货运渠道。做强花湖机场公共平台功能,引进中外运、敦豪、“三通一达”等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卡车航班运营平台。
  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坚持“通道+枢纽+网络”一体化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推动花湖机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争取鄂黄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纳入国家项目。加快吴楚大道东延线、机场南北通道等建设。推进机场高铁联络线前期工作。加大燕矶港、杨叶港开发力度,推动铁水公空互联互通、高效衔接。
  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促进内外贸一体发展,着力打造特殊政策创新先行区、发展模式创新示范区、制度建设创新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支持企业“组团出海”。加快综保区建设,推动空港综保区获批。加快“5+1”海关监管场地申建,设立鄂州边检站,推动机场口岸正式开放。开展非接触式安检技术试点,探索机坪(场内)直转、中转集拼等监管模式,打造国际一流通关效率。加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将葛店经开区纳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打造全国航空货运枢纽示范标杆、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全球性应急物流保障中心。
  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我们要乘“机”而上、借“机”腾飞,建成中部地区开放“新沿海”!
  (四)坚持创新驱动,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聚焦自立自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全面提升教育实力、创新能力和人才吸引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实施“五大工程”和“24681”质量提升计划。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园学位3000个。建成融创小学、葛店新城小学,实施32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改薄提升工程,培育40所乡镇优质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000个。推动鄂州高中改扩建。支持鄂州职业大学创建“双高”院校、鄂州中专创建“双优”学校。巩固“双减”成效。承办好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巩固提升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率。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东湖科学城副中心,做优做强葛店经开区、红莲湖科技城、梧桐湖生态科学城、鄂城滨江科技新区、临空经济区等创新节点。加强与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等合作,对接武汉“965”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鄂州(武汉)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协力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增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0%。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6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0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深化科技创新券试点。引导企业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0个以上,全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50亿元。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参与组建光谷科创大走廊产业基金。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
  打造人才汇聚高地。持续实施“新鄂州人”系列人才新政,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人才发展联盟,继续开展“千名人才聚企业·筑梦鄂州创未来”大规模招才行动,评选各领域产业领军人才,举行“722鄂州人才周”系列活动。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探索高层次人才成果认定和创投办法。壮大“人才服务联盟”,用好人才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广使用“鄂州人才码”,让各类人才在鄂州如沐春风。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迈出坚实步伐!
  (五)坚持优势互补,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本着“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理念,构建支撑省级重大战略的核心承载区。
  全面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积极推动《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汉新城规划》落地实施,高标准推动武汉新城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产业一体化发展。全面打通与武汉连接路,加快推进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新港高速、G316杜山至葛店段新改建等项目建设,构建“三高速、四快速”交通网络。推进园区合作,与东湖高新区共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增开城际公交3条。建设都市圈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住房公积金、医保、社保公共服务同城化,拓展便民服务“一卡通”功能,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圈通办”。
  全面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启动园博园建设,加快樊口公园、滨江四期等建设,打造“城市客厅”“城市阳台”。推动文苑南路及地下综合管廊、卧虎南路等开工,建成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民兵训练基地二期、市科技馆等。推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梧桐湖水厂等建设,实施武昌大道、沿江大道等雨污分流改造,建成海绵城市2平方公里。持续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1个,建设“口袋公园”10个,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50部,新增城市停车泊位600个,安装汽车充电桩95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智慧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推动鄂城区、华容区在全省县域排名中争先进位,加强华容镇、太和镇“县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打造“沿梁子湖、沿百里长港、沿汉鄂高速”美丽村湾精品示范带、沿机场高速农交文旅融合示范带。开展整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挖掘农村“六废”资源用途。探索农村公路“路长制”,支持梁子湖区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推进华容数字乡村二期建设。加强乡村技能人才培训。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更多活力澎湃、特色鲜明的新增长极!
  (六)坚持以文兴城,焕发吴都文化新魅力
  以文化之美涵养城市气质,创新推出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供给,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力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加强鄂文化、楚文化、三国吴都文化研究,推进鄂州历史文化标识建设。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鄂州区域建设规划。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修复,逐步恢复“古武昌八景”,加强观音阁、怡亭铭、庾亮楼等保护和活化利用。实施鄂州大剧院改造升级,加快市文化中心、市会展中心建设,推进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建设,打造“城市书房”。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持续发展。开展雕花剪纸、青铜镜修复及复制、张裕钊书法、嵩山百节龙等非遗保护传承。筹备参与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和第五届湖北艺术节。创作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峒山十周年、花湖机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题材剧目。持续开展广场文化、戏曲下乡、鄂州讲坛、红色文艺轻骑兵等特色活动。积极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
  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继续举办武昌鱼文化节。做大“乡愁四韵”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吴都·乔街”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发展赛艇、皮划艇等水上运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莲湖水上运动训练竞赛基地。支持梁子湖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峒山旅游景区、临空经济区“十里红道”等农文旅融合景区“创A升A”,支持武圣村、岳石洪村等10个村打造特色IP。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我们要不断刷新城市精神高度,用文化推动鄂州向美而行、向好腾飞!
  (七)坚持人民至上,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怀着深厚感情、带着责任担当,高效率、高质量做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以实际行动兑现惠民承诺。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兜牢就业底线,加强高校毕业生、脱贫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持续实施返乡创业行动,深入推进“零工驿站”建设,促进灵活用工、灵活就业。开展援企稳岗就业行动,全力保障企业用工。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做好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管理。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三个区级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中心,新增幸福食堂20家,完成400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养育成本减负工程,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
  推动健康鄂州建设。建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中医医院康复楼、托养楼。加强中医学术传承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薪酬制度等改革。加大公立医院财政补贴力度。加强镇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全方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强化治疗药物准备和医疗资源建设,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鄂州。完善“情指勤舆”一体化运行机制,深化“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警务改革。常态化打击整治盗抢骗、毒赌黄、枪爆刀、食药环等违法犯罪,加快“三基地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持续开展超限超载、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双安双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完善消防安全治理体系,支持蓝天救援队等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兵员征集、军民融合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村(居)民议事协商工作,打造“共同缔造”基层治理鄂州样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一居一警、一村一辅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健全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全力化解信访积案,推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深化“五社联动”创新机制,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积分兑换”体系,打造“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
  我们要把人民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人民需求当作“第一考虑”,把人民立场当作“第一选择”,以“人民满意”回应“人民关切”!
  (八)坚持绿色低碳,扮靓美丽鄂州新颜值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守住生态安全底线,让绿水青山始终是鄂州的优势和骄傲。
  全面加强流域综合治理。编制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推进洋澜湖综合治理,实施梁子湖、三山湖、红莲湖、南迹湖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加快花湖机场周边区域退垸还湖和水生态修复。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加大违法捕捞、违规垂钓、非法采砂整治力度。稳妥开展试点湖库生态捕捞,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外来物种侵害。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开展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持续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推进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状态调查和风险管控。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支持梁子湖区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华容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探索排污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引导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城南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建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要以大保护推动大发展,让“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人间美景尽收眼底、永驻身边!
  (九)坚持深化改革,释放市场经济新活力
  在关键处落子,于要害处发力,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创业鄂州、万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塑造行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突破口,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扩大“跨省通办”范围。推动自助服务设施进社区、进园区、进银行。加强与企业联系沟通,每季度举办企业大讲坛,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市场主体焕发市场活力。巩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真正把企业家当自己人,在情感上做到真心,在交往上做到公心,在制度上做到安心。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持续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新登记市场主体2万户。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促进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创新丰富融资产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实施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新增上市企业1家。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出台《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新型工业用地政策,推动“点状供地”模式。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和企业住所标准化改革,开展“多验合一”“联合验收”。深化城管执法监管改革。支持市级平台公司做大资产、增强实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联体”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选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于非常之期尽非常之责,以超常之功作非凡之为。我们要深度做好改革文章,让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发展动能加速壮大!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市政府系统要始终坚持“三个务必”,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以高度的清醒和执着的韧劲,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一)强化政治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厚植民本情怀。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紧扣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自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多让群众“咧嘴笑”、不让群众“撇嘴怨”,践行“五共”理念,与人民群众同创幸福美好生活。
  (三)全面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巩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成果,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工作,着力健全依法决策体系,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四)提升工作质效。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提高工作本领,不断增强“见微知著”的敏锐力、“一叶知秋”的预判力、“一招制胜”的应变力。强化争先意识,用“闯”寻求突破、用“创”展现作为,跳起摸高、勇争一流。发扬斗争精神,聚焦发展之要、企业之盼、民生之艰、安全之难,关键时刻豁得出去、顶得上来。
  (五)永葆清廉本色。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锲而不舍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持续纠治“四风”。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全力支持纪检监察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强化干部队伍廉政教育,修怀德之身、养浩然之气、树清正之风。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加快建成“两区一枢纽”、更好服务我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鄂州华章!
  名 词 解 释
  1.“轴辐式”航空网络:通过对航空货运网络进行布局规划设计,并加强网络中重要节点的建设,以保障航空货物运输的高效运行。
  2.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3.工业大脑:集数据工厂、算法工厂、AI创作间以及应用工厂于一体的智能应用平台。
  4.两带两组团:“两带”即葛店—华容(三江港)—鄂城(滨江科技新区)—临空经济区(花湖机场)横向沿江产业科技创新带和葛店—红莲湖—梧桐湖纵向生态科技创新带;“两组团”即红莲湖—葛店科创组团和鄂州机场临空组团。
  5.临空经济区“一区四园”:综合保税区、光电子产业园、智能制造和航空物流产业园、医疗健康产业园、顺丰10平方公里产业园。
  6.临空经济区“五横六纵”路网:“五横”即鄂东大道、将军大道、吴都大道、吴楚大道、杨岭大道;“六纵”即文塘路、孙权路、燕沙路、燕沙东路、燕花路、走马湖东路。
  7.口袋公园: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
  8.三医联动: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9.三问三治三提升:“三问”即对照党性原则问初心、对照时代要求问担当、对照市委部署问作为;“三治”即着力整治缺乏精气神问题、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三提升”即提升精神区位、提升能力本领、提升工作效能。
  10.六个统筹: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11.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12.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13.“5+1”海关监管场地: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食用水生动物、植物种苗五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以及药品进口监管场地。
  14.五大工程:农村学校改薄提升工程、优质资源配置提升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学校规范管理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
  15.“24681”质量提升计划:创建2个教育教学质量示范区、培养40名鄂州名师和名校长、创建60所教育教学质量示范校、培养8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教评、教改、教研、教师管理模式。
  16.“三高速、四快速”交通网络:“三高速”即汉鄂高速、鄂咸高速、武阳高速。“四快速”即G316(森林大道—葛洪大道)、高新大道—吴楚大道、武黄高速免费段、高新八路—凤凰大道。
  17.“乡愁四韵”旅游品牌:乡行、乡味、乡音、乡居旅游品牌。
  18.三基地:特警训练基地、民警实战培训基地、警犬驯养基地。
  19.双安双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
  20.五社联动: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现代基层治理行动框架。
  21.多验合一:指需多部门独自实施的专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改为“一次告知、集中验收、统一发证”的联合竣工验收模式。
  22.教联体: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建,要求区域内的1所优质学校与对应学段的几所相对薄弱学校,捆绑形成一个“联合体”,实现优质学校二次辐射。
 
   
   
  站点地图网站标识码:4207000018 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209号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书编号42071499007-00001
主办单位:鄂州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人:许智慧 联系电话:(027)60281828 地址:鄂州市文苑路11号